本标准规定了调理肉制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以及检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鲜(冻)畜(猪、牛、羊)、禽(鸡、鸭、鹅)肉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主要原料,添加香辛料(花椒、八角、桂皮、月桂叶、香茅、白胡椒、黑胡椒、肉豆蔻、孜然、草果、砂仁、欧芹、芝麻、姜、辣椒、姜黄、芫荽中的一种或几种)、调味料酒中的一种或多种配料,添加或不添加水、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经过预制、滚揉、腌制,热加工(蒸、煮、煎、大豆油油炸、炒但未完全熟制)或其他固形加工工艺成为基础主料;添加以鲜(冻)蔬菜(上海青、芹菜、甘蓝、番茄、胡萝卜、红薯、莲菜、荸荠、辣椒、黄瓜、莴笋、竹笋、四季豆、青豆、荷兰豆、青蚕豆、笋瓜、苦瓜、丝瓜、冬瓜、韭菜、洋葱、葱、大蒜、香菜、蒜苗、茴香苗、蒜薹、嫩玉米粒中的一种或几种)、食用植物油(大豆油、芝麻油、葵花籽油、菜籽油中的一种或几种)、坚果及籽类(杏仁、核桃、腰果、瓜籽、松籽仁、榛子、板栗、花生、芝麻、莲子中的一种或几种)、豆制品(豆腐、大豆蛋白、千张、豆腐皮、豆腐泡、腐竹、豆豉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辅助配料,再添加食用猪油、食用盐、食糖(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冰糖中的一种或几种)、酱油、食醋、味精、鸡精调味料、鸡粉调味料、鸡汁调味料、酱(郫县豆瓣酱、蛋黄酱、黄豆酱、辣椒酱、芥末酱、沙拉酱、番茄酱、甜面酱、芝麻酱中的一种或几种)、腐乳、咖喱粉、复合调味料(排骨粉调味料、海鲜粉调味料、牛肉汁调味料、牛肉粉调味料、火锅底料调味料、酸辣调味料、酱香调味料、糖醋调味料、椒盐调味料、奥尔良风味调味料、甜辣调味料、骨汤风味复合调味料、辣酱调味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调配,冷却,包装而成的非即食调理肉制品。食用前需加热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