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食用骨肉类调味料的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鲜(冻)畜禽骨/肉(猪、牛、羊、牦牛、驴、鸡、鸭、鹅中的一种或几种)及副产品(大肠、皮、脑)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原料,添加生活饮用水、食用动物油脂(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鸭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植物油(大豆油、棕榈油、玉米油、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橄榄油、葵花籽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新鲜/速冻蔬菜【芹菜、白萝卜、胡萝卜、黄瓜、冬瓜、南瓜、番茄、西红柿、山药、竹笋、洋葱、葱、姜、蒜、玉米粒中的一种或几种】、藻类(海带、裙带菜、紫菜中的一种或几种)、香辛料或其粉【洋葱、大葱、小葱、韭葱、蒜、高良姜、豆蔻、香豆蔻、草果、砂仁、莳萝、土茴香、圆叶当归、细叶芹、芹菜、辣根、龙蒿、黑芥籽、辣椒、葛缕子、桂皮、肉桂、芫荽、枯茗(孜然)、姜黄、香茅、小豆蔻、小茴香、甘草、八角、山奈、木姜子、月桂叶、肉豆蔻、甜罗勒、欧芹、荜拨、黑胡椒、白胡椒、芝麻、白欧芥、丁香、花椒中的一种或几种】、白芷、白果、大枣、罗汉果、枸杞子、栀子、砂仁、橘皮(陈皮)、黄酒、白酒、料酒、食用酒精、酿造酱油、酸水解大豆蛋白调味液、白砂糖、食用葡萄糖、冰糖、食用盐、味精、鸡汁调味料、鸡精调味料、鸡粉调味料、菇精调味料、酵母抽提物、玉米淀粉、麦芽糊精中的几种,添加或不添加5'-呈味核苷酸二钠、琥珀酸二钠、乙基麦芽酚、瓜尔胶、黄原胶、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甘氨酸(增味剂)、L-丙氨酸(增味剂)、柠檬酸、柠檬酸钠、小苏打(碳酸氢钠)、D-异抗坏血酸钠、单,双甘油脂肪酸酯、食品用液体或粉状或膏状香精【肉香风味香精(猪肉味香精、牛肉味香精、鸡肉味香精、羊肉味香精、鸭肉味香精)、葱香风味香精、蒜香风味香精、鲜味香精中的一种或几种】、食用香料(洋葱油、香葱油、大蒜油、生姜油、花椒提取物、八角茴香油、小茴香油、丁香叶油、孜然油、肉桂皮油、肉豆蔻衣油树脂、白芷酊、香叶油、黄芥末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着色剂(焦糖色、红曲红、栀子黄、辣椒红、β-胡萝卜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三氯蔗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维生素E(dl-α-生育酚)中的一种或多种,经预处理、粉碎、蒸煮、浓缩或不浓缩、调配、包装而成的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调味料的非即食液态食用骨肉类调味料。